过去北方地区,一到冬天,餐卓上就很难再见到新鲜的夏季蔬菜了,对于吃讲究的人来说,冬天是一个难熬的季节。
冬天尽管留不住蔬菜的新鲜,但聪明智慧的先人也总有法子将夏季蔬菜尽可能多的保留下来,以避免冬季的餐桌过于单调。
这就是过去北方人熟悉的盐制酱菜,我们河北这片儿称之为“老咸菜”,尽管它不再像夏天蔬菜那样新鲜,但咸、辣味道突出的老咸菜,它也确实丰富了那个年代老百姓的餐桌,调剂了北方广大群众的居家生活。
过去,北方地区,集市、商店,亦或村内走街串巷的小贩,售卖老咸菜的比比皆是。
我印象中记忆最深的是我们临村儿的那个头上总是裹着白毛巾的老头儿,在我记忆开始的八十年代末,他就已经开始在我们这片儿,走街串巷售卖老咸菜了(他到底从何时起,从事的这个买卖,我并不晓得),但令我惊讶的是,时光横跨三十多个的漫长岁月后,他依然精神抖擞的从事着我记忆开始时的这个买卖,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同年轻时一样,依旧风里来雨里去,不畏严寒和酷暑,似乎不知道什么叫辛苦和疲倦。
尽管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做买卖的行头和所卖的货物,似乎没有太多变化,推得还是过去的木制独轮车,售卖的还是咸萝卜、咸洋姜、咸辣椒、咸糖蒜、咸豆角、雪里蕻……,就连头上裹得白毛巾,身上穿得对襟褂,还是三十多年前的款式,唯一变化的是老头儿的独轮车上多了一些做家务用的家活什儿,像簸箕、筛子、扫帚之类的。
听他们村儿的人讲,老头儿今年已九十岁高龄。这么大年纪的人,还有副这么硬朗的身子骨,在农村确实不多见。
老头儿,这么大的年纪,每天推着一百多斤重的货物,方圆数十里的奔波,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据他们村儿的人讲,老头儿三个儿子,日子过得都很富足,其中一个儿子还在南方的某个大城市经商,家里经济条件在村儿里数一数二。
老人的这份儿执著与坚守,或许就出于自己吃苦耐劳、闲不住的品格特性吧,也许正是这份儿默默地坚守与付出,才换来老人比同龄人更健康,更硬朗的身子骨,毕竟每天推着那么重的货物,在那么大范围的地面上,靠两腿行走着,这本身就是高强度的“体育煅炼”。当然,老人健康、长寿与他开朗、乐观的性格,或许也有很大关联,乐观、开朗的性格不仅是促进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同时长期、高频次的社交活动,也能延缓大脑的衰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商贩们的营商模式也在悄然间发生着种种变化,现在农村地区走街串巷做买卖的已非常罕见了,所以这个依旧保留着三十年前走街串巷买卖风格的白毛巾老头儿,成了我们这儿,许多人追忆儿时岁月的一道独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