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草木青。为深入开展爱国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爱国、孝敬等中华传统美德,缅怀先烈、先贤,桥头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活动。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踏
青
系列活动一:网上祭英烈活动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事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由于疫情当前,我校取消了线下祭扫活动,倡导采用线上祭扫、云祭扫。清明期间,各班主任积极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孩子们通过在网上向烈士献花、学习英烈事迹、祭拜英烈、发表祭奠感言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传承红色基因,铭记革命历史。青山处处埋忠骨,铮铮誓言永不忘。
系列活动二:包艾青饺
清明节吃艾青饺的习俗由来已久。今年,桥头镇小的孩子们与家人一起亲手制作了艾青饺。
看,他们做得多认真!轻轻采下翠绿新鲜的艾叶,用清水漂了又漂,磨出汁,与面粉一起和成团,擀成皮,这便是艾青饺的“外衣”了。鲜香可口的咸菜、金黄的鸡蛋碎、黄嫩嫩的笋芽儿,搅拌在一起,便成了馅儿。青青的面团儿,里面裹着黄黄的馅儿,清香扑鼻。咬上一口,更是唇齿留香!每一步都那么认真,每一道工序又那么细致,桥头镇小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传承着传统手艺,更将这一份爱意传递下去。
系列活动三:吟诗折柳寄相思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藏着许多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词。在清明这一天,孩子们也学着古人模样,吟咏诗词赋清明,借景抒情寄相思。
此次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加文化底蕴,又有利于根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始终牢记,现在的美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多少革命先烈用血和生命换来的。在疫情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也要致敬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愿春暖花开,山河无恙!
END
文稿
祯鸿
图片
各班主任
编辑
MissYu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