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言论之后,台湾所谓的某些“专家”最近又冒出了奇葩说法,说大陆人吃泡面都需要加榨菜,可是现在大陆人很穷,“连榨菜都吃不起了”。看到这条新闻,我想大家伙都会笑出了猪声了吧。在台湾专家的眼里我们的经济水平落后的我们自己吃惊。说起吃榨菜,我们今天聊聊早餐桌上常出现的榨菜、小咸菜。自古以来,咸菜是中国人都非常喜爱的一道用食盐等调味料腌渍后的蔬菜,可长期保存。制作原料主要有黄瓜、辣椒、酱油、各类蔬菜、盐等。记得小时候家里常常做的,咸菜疙瘩,萝卜干,咸鱼干,酱黄瓜,糖蒜等等。说的小编口水都要下来了。咸菜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也没有什么考证了。古书里有一个“菹”字,人们曾以为是咸菜。但是《说文解字》对菹字注云:“酢菜也”,所以不对。汉字里面凡有酉者,多少和酒有点关系。酢菜现在也有,湖南乾城的“酢辣子”,昆明的“茄子酢”等都是密封在坛子里腌制的,吃起来都带酒香。这不能算是咸菜。现在来看腌制菜起源很早,具体不易考证。在古代,物质生活十分匮乏,普通人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鱼肉等,在寒冷季节蔬菜很少,只有萝卜咸菜。因为经过盐的腌制,咸菜的保存时间得到了延伸。保存时间长这一条件使得咸菜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白菜,萝卜,黄瓜,等等家常可见的蔬菜被腌制后保质时间大大增加。由于古代没有很好的保鲜方法,更没有冰箱。只有腌制咸菜延伸了蔬菜的寿命,让跨季蔬菜成为可能。在北方的冬季,蔬菜的产量削减。人们在秋天的时分买大量的蔬菜,将买回来的各类蔬菜晾干做成蔬菜干,或着腌制成为咸菜,这样就能一向保存到冬季直到春天的到来。尽管如此,在古代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吃上咸菜的,因为腌制咸菜的最主要原料是盐,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中,盐一直是稀缺商品。唐代的李白在诗中写道:“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意思,盐也可以成为下酒菜,可见人们对盐的重视。即使到了明清时期,盐依然是稀有品,各类咸菜也是给有钱人下酒佐餐。吴敬梓在他写的《儒林外史》中,描述了盐商们个个都是腰缠万贯,但又都小心谨慎。为什么呢?因为走私私盐中重罪。虽然私盐价格高昂,但还是比官盐还是便宜一些。当时的有说法称:一贵是烟土,二贵是官盐。而各类笔记记录称,当时老百姓所食清淡,而这清淡应该不是为了养生,多是因为盐贵买不起盐而已。咸菜,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用盐来腌制。所以含盐量很高,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人群还是少吃为好。适量的咸菜提高食欲,对于身体成长是有利的。但是咸菜中含有亚硝酸盐,这也是咸菜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现代社会,海盐和岩盐已经产能很充足,再也不会因为穷而吃不到咸菜了。虽然人们富裕,各类美食尝遍,但是在吃遍了各类山珍海味后,似乎早餐盘里那一小碟咸菜依然还是饭桌美食中不可或缺的美味,这就是中华几千年的饮食文化的传承吧。你的家乡有哪些喜欢的美味咸菜呢?欢迎跟帖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