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清晨,微风徐徐,沙湾市大泉乡三道沟村的村民们开始了一天的蔬菜采摘工作,豇豆、辣椒等长势喜人的蔬菜装满了筐子,称重后将运往村里的腌菜厂。
三道沟村人均耕地少,距离市区仅3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多年来,村民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收益不高。沙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村工作队经过市场调研,了解到蔬菜种植周期短、见效快,于是鼓励村民发展蔬菜种植。
蔬菜丰收
工作队入户走访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发现习惯了棉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种植的村民,对种植蔬菜犹豫不决。工作队决定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考察蔬菜种植,由村干部、党员带头试种,示范带动村民发展蔬菜种植。
村民党员牛新俊对蔬菜种植很有兴趣,年4月,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试种了5亩韭菜。工作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当年仅种植韭菜就收入5万余元。
“我家的韭菜长势不错,而且收获好几茬,价格好、收入高。”看着长势喜人的韭菜,牛新俊露出满意的笑容。
看到了蔬菜种植的前景,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蔬菜种植队伍。工作队趁热打铁,组织村民参加蔬菜种植培训,邀请技术人员、“土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升种植效益。目前,全村蔬菜种植户达32户,蔬菜种植面积亩。
采收豇豆
蔬菜种植有“钱”景,但如何形成产业规模,凝聚产业发展合力,成了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一次入户走访时,得知村民王建玲有20多年腌制咸菜的手艺,而且深受村民喜爱,于是工作队向她分析蔬菜货源供应充足、往返市区便利的优势,鼓励她创办咸菜加工企业,注册自己的咸菜品牌。
年5月,王建玲和家人商量后,筹资60万元创办咸菜加工企业。工作队和村“两委”帮助她跑手续、选场地、注册“玲珑农家”商标……很快厂房建好了,一切准备就绪,但新的问题来了,因采购原材料资金不足,咸菜加工厂无法正常运转。了解情况后,工作队积极与银行对接,帮助申请10万元贴息贷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王建玲的百蔬食品有限公司终于生产运营起来。
咸菜加工厂启动后需要收购大量蔬菜,蔬菜有了销路,村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高涨。根据村里种类,王建玲推出腌豇豆、腌辣椒等4个系列产品,今后将推出更多新品种。如今,咸菜加工厂每年可加工生产咸菜80余吨。
“村里有了咸菜加工厂,种菜不愁卖,大家生活越来越好了,多亏有工作队和村‘两委’产业发展的好点子。”今年,村民邓明生紧盯村里的腌菜产业,新建了7座温室大棚,专门种植适合腌菜的豇豆,看着自己的豇豆装车运走,邓明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产品分拣装箱
在工作队的引导下,王建玲与本村及周边村队60余户蔬菜种植户签订供销协议,每年解决余吨蔬菜销售问题,实现户均增收元。蔬菜有了销路,腌菜产品见了效益,大家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工作队借助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