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贵腌菜缸?元朝时用7吨玉石精制而成,却被腌了年咸菜
腌咸菜想来很多人家都有做这件事,因为简单方便还省钱,只需要一个腌菜缸和腌菜就足够了,那你知道史上最贵的腌菜缸吗?它的真正名字叫做渎山大玉海,元朝时用七吨玉石精制而成,却被腌了年的咸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渎山大玉海制造于中国元代,又名玉瓮、玉钵。整体呈椭圆形,高0.7米,渎山大玉海口径1.35~1.82米,最大周围4.93米,约重公斤。玉料为青灰夹生黑斑色,产地南阳。
整块大玉雕刻而成的渎山大玉海颜色青绿,石质柔和细腻,图案精美,形神兼备,玉渎内外有十几种动物图案,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蚌、鳌鱼、马、兔、豚、鼠头鱼等。
从制作工艺的角度来说,渎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预示着接下来一个玉作高峰的到来。在《国家人文历史》中将渎山大玉海评价为足以镇国的玉器之首,可这样一个国宝重器为何会沦落为腌咸菜的腌缸?这其中究竟有何故事?
渎山大玉海制作成功之后,便被放置在琼华岛的广寒殿中,元世祖忽必烈每次宴请大臣都会将其当作酒器使用,奢华高贵,尽显帝王之威。因为琼华岛是远古河道残留在水中中的山石形成的岛屿,故而又将其称之为渎山,所以这座放置在这里的大玉翁便被称之为渎山大玉海。
随着时间推移,曾经举世无敌的元帝国最终迎来衰弱走向了覆灭,在大厦倾倒的前夕,没有人去管这座渎山大玉海,在战火中大玉海不知所踪,后来被遗落在了西华门外的真武庙中。
虽然大玉海外型精美看起来就不是凡物,却不知为何庙里的道士对此置若罔闻,竟然将其当作腌缸来腌咸菜。直到康熙年间,庙宇过于老旧政府下令翻修,这座渎山大玉海才被大臣高士奇发现。
高士奇发现这件重宝后却并没有立刻将其追回,仍然留在了真武庙中,其中缘由不得而知。直到乾隆年间,皇帝得知渎山大玉海所在花费重金将渎山大玉海赎回,安置在团城之上,并单独为渎山大玉海建立了玉翁亭,命令四十多位词臣各写诗词刻于亭柱上,乾隆皇帝更是亲自提笔写了一首《玉瓮歌》刻在了渎山大玉海的内壁,以示留念。
渎山大玉海的几经辗转最终为皇室所藏,才得以流传至今,殊不知这件文物早已在国外享誉盛名。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曾经到过北海。
在他的《东游录》中记载了对此的见闻:“宫中央有一大瓮,两步多高,纯用一种称作密尔答哈的宝石制成,而且是那样精美,以至我听说它的价值超过四座大城。瓮的四周悉绕金,每角有一龙,作凶猛搏击状。此瓮尚有上垂的以大珠缀成的网缒,而这缒宽为一扎。瓮里的酒是从宫廷用管子输送进去,瓮旁有很多金酒杯,随意饮用”。
元代的镇国神器,明代的腌菜缸,清朝的玉瓮亭,渎山大玉海的经历不可谓不坎坷,如今陈列在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一看这件当了年咸菜缸的镇国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