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白吃的美食列车北京豆汁儿

经过了老北京的烤鸭和地道胡同儿美食之后终于到了不白吃最最喜欢的地方——豆汁儿虽然提起它的人十个有九个嫌臭,但是它可俘获了两个宫廷大佬的心。被爱恨交织包裹着的北京特色——豆汁儿说起豆汁儿不白吃我能夸上两天,怎么会有如此美味的饮品,简直就是至尊的享受,味蕾的spa。怎么会有人对这豆汁一退二跑三摇头呢?要说这豆汁儿俘获的第一位宫廷大佬就是咱的乾隆爷,除了卤煮这豆汁也是他心头一好。乾隆十八年,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乾隆皇帝命人把豆汁儿引入宫廷,并召集群臣共同品尝这民间饮品,结果众大臣喝完齐声叫好。就这样,豆汁儿成为宫廷饮品(众大臣也可能不敢说不好)。你要以为豆汁儿只俘获了乾隆爷的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第二位著名的宫廷大佬就是咱这一顿饭一百零八道菜的老佛爷慈禧,她老人家对豆汁儿也是相当热爱的。幼年时期的慈禧家境贫寒经常以豆汁儿代替蔬菜佐以米饭充饥,入宫以后这口儿爱好仍然保存了下来。有人说,豆汁是老旗人的吃食,其实喜欢喝豆汁的并不局限于民族,也不拘贫富。旧时,有穿戴体统者,如果坐在摊上吃灌肠或羊霜肠,就会被人耻笑,但在摊上喝豆汁则不足为耻。卖豆汁的照例是从粉房将生豆汁趸来,挑到庙上,就地熬熟。前边设个长条案,上摆四个大玻璃罩子,一个放辣咸菜;一个放萝卜干;一个放芝麻酱烧饼、“马蹄”(此系另一种形式的烧饼,状如马蹄,故名。有椒盐马蹄、两层皮的水马蹄之分);一个放“小焦圈”的油炸果。案上铺着雪白桌布,挂着蓝布围子,上面扎有用白布剪成的图案,标出“×记豆汁”字样。夏天还要支上布棚,以遮烈日。经营者通常为一二人,不停地向游人喊道:“请吧,您哪,热烧饼、热果子,里边有座儿哪。”豆汁儿还有个别名“馊半街”,听着是不是实力强悍,可实际上是做绿豆淀粉或粉条的下脚料。绿豆在经过浸泡、磨浆后,倒入大缸里发酵。静置一段时间后,淀粉会沉入缸底,上面的酸臭的一层液体就是生豆汁儿。再经慢火熬煮烧开成熟豆汁后,便可以饮用了。那么如何正确干了这碗“馊半街”呢,配焦圈儿和咸菜是一定的。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里提到喝豆汁儿必须配上一碟豆汁儿挑子上的咸菜,“不管用,非那个廉价的大腌萝卜丝拌的咸菜才够味”,还非是要那个便宜的大咸菜,家里这好咸菜都是不够味儿。炸的金黄的焦圈佐着热热的豆汁儿再配一筷子咸菜,不白吃必须说这是神仙享受,而且豆汁儿可不是光靠着自己这一臭走天下,人家有营养着呢。豆汁儿里面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分,夏日解暑,冬日驱寒,四季皆宜。旧时北京人把它浸在冰里解暑,咽喉肿胀一碗就能消除。这么好的豆汁儿你还不快和不白吃一起干了它!(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