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一新生这5种咸菜需要从家乡带不是

白癜风会不会扩散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215/6869078.html

大一新生:这5种“咸菜”需要从家乡带!不是买不起,只是怕想家

了然了沫

大一新生离开学时间越来越近,我们家里的亲戚朋友也聚的越来越多,很多人从小一起长大的,到了上大学的时候突然要分开,难免会有些不舍得;很多亲戚也带很多东西来到家里,寒暄一阵,嘱咐一些话,毕竟都是长辈,咱们耐心听着就是。这时候往往会有亲戚拿出一罐或者两罐自己做的“咸菜”,让我们带着去大学。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小然当时去大学的时候对这件事,稍微有点抵触,毕竟跑那么远,带这个大罐子,很尴尬。其实家人也并不是说买不起,只是怕我们想家!

图片来源网络

没想到的是,到了大学之后会这么受欢迎,并且还不止小然一个人带了,宿舍里当时6个人,有4个同学都带着“妈妈亲手做的”咸菜,瞬间有着想哭的感觉,一点都不尴尬,吃饭的时候拿着给大家尝尝,看着他们的表情,特别有意思。小然觉得这要比出校门,请同学们“下馆子”还要有意义。家里的味道,妈妈的手艺,原来那么多人喜欢,特别骄傲,特别自豪。之后的几年,对于“吃货”小然学姐来说,经常喜欢问大一新生一个问题:你带了什么“咸菜”没有?好吃吗?拿来尝尝。(笑哭!)一起看看小然在大学里吃过的这5种从家乡带来的“咸菜”吧!

图片来源网络

一、韭菜花:小然在大学吃过两种,一种是北方的韭菜花,微辣、偏酸,用机器“打碎”,里面不放红辣椒,保存的时候不放油,吃的时候才滴一些香油;吃面的时候放一些,一个字“香”!另一种是南方的妈妈们做的,里面放了辣椒、白糖等,香辣咸甜,小然可以不配其他菜,只搭配馒头就是最大的满足!离开大学之前,我的好闺蜜特意让家人邮寄了两罐送给我,当时抱着她感谢了好久。

图片来源网络

二、酱豆:这里的酱豆和南方的“豆瓣酱”有些不一样,可以直接吃,很开胃。每家人的口味不一样,所以有辣的,和不辣两种。小然家自己晒得不放辣椒,还要用纱网盖着,发酵之后就可以拿到笼屉上蒸,之后能可以放到罐子里。每个地方的流程好些不一样,但是每个地方的酱豆都有自己家的味道,这一点很神奇,我们邻居家的,和我们家做的味道都不一样!有的同学拿的酱豆颜色黑黑的,不过尝了之后,真的特别香,有一种“不可貌相”的感觉。

图片来源网络

三、萝卜条:有些地方叫“萝卜干”,据说这个在大学里是被同学们拿的最多的一种“家乡咸菜”,每个地区做法都不一样,我们家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随时调整。尤其是在大学宿舍里面,只要拿出来,一定会被“哄抢”,无论男生还是女生。甜甜的、脆脆的,又鲜又辣,搭配早上的小米粥,一口粥,一口菜,哎呀,突然觉得好饿的说。

图片来源网络

四、芥菜丝:这是我们老家话,不少地方有很多的“变种”,像“雪里蕻”和“榨菜”、“大头菜”,应该也属于芥菜吧,有研究的同学可以给大家科普一下。小然在大学吃的那种,不知道是哪一类,比较细,红色的,口感干干的,比较耐嚼。吃到嘴里的时候特别香,下咽的时候才有一点的甜味。在这里小然就不把“榨菜”介绍给大家了,不过有些同学妈妈做的榨菜,真的是比超市里那种好吃,并且还很放心。

图片来源网络

五、泡椒:小然告诉大家“不是所有的泡椒,都能叫泡椒”,这是模仿我们宿舍老大的话。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川妹子”,无辣不欢这四个字形容她很贴切。尤其是她从老家带的“泡椒”,以前最怕吃辣的我,由于她的“特殊训练”,现在也是特别能吃“辣”。打开罐子稍微有点酸,嚼一口辣辣的,酸酸的。里面有不少花椒、大料、茴香的味道,吃到最好能吃出甜味。一开始小然以为是辣出幻觉了!后来才知道,因为放了一点冰糖。(笑哭!)

图片来源网络

上面5种从家乡带的“咸菜”,学长学姐们都应该很清楚,在大学校园里,真的很受欢迎。如果是去买的,还真没有那种家乡的味道,如果还在大学的话,小然还是会问有没有带家乡的“咸菜”?好吃吗?我们父母让我们带到大学的“罐子”,也不是买不起,真的是怕我们想家。大家有什么好吃的,可以分享一下的,“腌黄瓜”“腌笋干”大家应该也都喜欢。喜欢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小然在此谢谢各位的支持,如果有不同观点的,请在评论区里提醒我。教育根植于爱;爱子女以其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