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憋屈的国宝渎山大玉海,被道士用来腌了

北海公园承光殿前陈放着一个国家级文物渎山大玉海,这件国宝在没发现之前,竟然做了年的腌咸菜坛子。在这漫长的几百年里,一块大玉石就放在那里,却没人慧眼识珠。

据史料记载,元太祖忽必烈缴获了一块重达数吨的玉石,他就让工匠把这块玉石雕成了一个大瓮,放在广寒殿内盛满美酒,用来犒赏建立战功的将士和朝臣。

这件玉器的雕琢历时5年才完成,完成后忽必烈很满意,给这个玉器起名叫渎山大玉海。

关于名称有以下三种解读,您觉得哪一种更贴切,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种说这个玉石是河南产的独山玉,独山通渎山,故称渎山大玉海。

第二种说当时的北海琼华岛就叫“渎山”,所以这件玉瓮就命名为渎山大玉海。

第三种说和这个玉瓮上雕刻着翻腾的波浪有关,渎字本身就泛指河川,所以就有了这个名称。

具体忽必烈是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渎山大玉海高度约0.7米,口径是1.35米到1.82米,内侧深度约0.45米,重量是3.5吨。可容下斤美酒;瓮的四周雕刻着波浪和飞龙、天马、犀牛、鹿及海螺等各种神兽和动物。

当年忽必烈把渎山大玉海放在广寒殿里宴请朝臣,谁想喝酒,拿着黄金打造的杯子到大玉海里舀就行了,足见当时的民风比较彪悍。

但随着元朝的覆灭,这件大玉海就被遗忘在了广寒殿的一个角落。朝代更替,又到了明朝时期,一场大火烧了广寒殿,大玉海也被熏得黑不溜秋,更是无人过问。

后来渎山大玉海又被搬进了真武庙,庙里的道士看它又占地方又无用,干脆洗干净了拿来腌咸菜。

就这样几百年过去了,真武庙已经破旧不堪,需要重新修缮,这个时候,有名工匠发现道士用来腌制咸菜的缸不一般,材质竟然是玉石!道士一听赶紧把咸菜掏了出来,里里外外洗个干净,放在园中的假山旁,里面放满水,就当是个景观。

此时的渎山大玉海待遇有所提高,至少让人们知道它是玉石。一直到了乾隆年间,有一位官员到真武庙游玩,他一眼就看出了渎山大玉海非同凡物。

随后,他把大玉海的外貌特征做了详细的笔录,通过查验史料确认,这就是丢失了上百年的渎山大玉海。并上报给了乾隆皇帝,乾隆本来就是文物收藏爱好者,赶紧就派人把大玉海重金买了下来。

乾隆皇帝对渎山大玉海上面的图案进行了部分的修改,还在上面写了好几首诗。就这样机缘巧合下,渎山大玉海才得以重见天日,这也说明,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