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80年代,重庆农村都吃些什么吃货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啊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饮食习惯,即便彼此之间并不能充分理解和包容。80后这代人相对比较特殊,基本上每个人生阶段都处在改革浪尖上,经历过稍显清贫的童年时代,青少年成长时期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经历着信息社会的瞬息万变,经历着后浪们的一次又一次的超车。这代人所面临的压力更复杂,这代人喜欢怀旧,这代人怀念童年的慢节奏时光和有些单调的饮食。

我们这代农村长大的典型80后,童年时期还是比较清贫的,但吃饱饭肯定是没问题的,就是荤腥油水不足罢了。那个年代,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很是高涨,收成产量也不错,虽然还是纯粹的小农经济形态。

1.主食

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米饭,只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顿顿干饭,吃得比较多的还是稀饭。米饭常与南瓜、红薯、洋芋等一起烹食,黄豆、绿豆、豌豆等豆类吃得不多,主要是种得少。大米做的四川油茶、米粉、冲冲糕、三角粑、熨斗糕也还是可以吃到的。

包谷(玉米)占比远低于大米,主要还是用来喂猪的,会吃煮糯包谷,以及黄玉米做的玉米糊、嫩玉米汤圆、嫩玉米粑粑等。现在都还怀念在外公家吃的嫩包谷汤圆煮南瓜,加些罐罐腊肉,味道简直不摆了。所以我现在能做到天天早餐吃蒸糯玉米,不但没吃腻反而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红薯是吃得比较多的,断断续续可以从七八月份吃到来年二三月份,基本上是煮红薯稀饭、箜红薯干饭,偶尔也会蒸点沙地秋红薯下酸汤。现在超级迷红薯,天天吃都吃不腻。

面食不常吃,当年家家户户还是要种小麦的。用小麦去街上换挂面的比较多,也有磨成面粉做面耳朵(铺盖面)、包饺子、包抄手、做包子的。

2.副食

副食荤腥(猪肉、禽类、蛋类等)吃得不勤,农村要杀年猪,过年那几个月荤腥还是很足的,其它时候基本上每个月吃一次新鲜肉;蛋类吃得也不勤,是要逢场赶集去卖钱补贴家用的,偶尔杀一只鸡或鸭子吃就会很兴奋了;不过好在自家会熬猪油,炒菜用猪油的话肚子里就不会那么寡淡了;蔬菜就比较多了,自家种的嘛,诸如南瓜、黄瓜、丝瓜、苦瓜、冬瓜、蛇瓜、莴笋、青椒、牛皮菜、大白菜、竹筒白、四季豆、豇豆、菠菜、苋菜、冬寒菜、佛手瓜等等,绝对的有机绿色健康,用的都是有机肥。

川渝地区普遍做咸菜,以备新鲜蔬菜缺乏时食用,诸如泡萝卜、泡豇豆、泡姜、泡白菜、泡苦茭、泡藠头、芽菜、大头菜、干盐菜、红豆腐、豆豉等等,样样都是不错的下饭菜,虽然没什么油水。

3.零食

那个时候农村娃娃没得啥子零食的概念,毕竟经济状况普遍不好,食品工业也不太发达。能吃上米梗、米泡、包谷泡就不错了,大多数时候是直接用粮食换或者主人家出粮食给点加工钱。来自大自然馈赠的野果子倒是很多,桑泡、地瓜泡、刺泡、羊奶奶、构桃、救军粮、刺梨等都是孩童们的最爱,甚至连茅草根、酸浆草、甜杆儿都可以算。

这只是我所在的乡村饮食掠影,城市里应该要好很多,当然不同地区肯定是有差异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