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山东小麦夏收季节,渤海湾渔汛适时送上了慰劳美食——青鳞子鱼。
青鳞子鱼在当地被称为"青鲤子″,学名叫青鳞鱼——鱼头及背侧呈青绿色,圆鳞披满身。每年从黄海洄游至渤海产卵和索饵,5月开始出现在莱州湾近岸。产量极大,一网下去能捕捞多斤。
我小的时候这种鱼最不值钱——鳞多、刺多、肉少,只有一长条脊脊肉好吃些。新鲜的青鲤子用来香煎尝鲜;绝大多数腌制好后,铺在地上或是用麻绳串起来晒干。挂晒青鲤子鱼是招远、莱州等城市的一道烟火风景。
晒干的青鲤子鱼是冬天餐桌上最抢手的——除咸菜外,实在没有更好吃的了。我母亲按一人一条算好,将鱼干放在一只大碗里,撒点葱花滴点油,搁在大锅里与其它食物一起蒸。
蒸透了拿到饭桌上,一口玉米饼子一口鱼,吃得安逸。如果吃到带鱼子的,跟中了彩一样高兴。那时的青鲤子鱼干是一种"就头"——用来帮助下饭的。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稀得吃它呀!
当年不受待见的海产品这些年被人爱得不要不要的。例如海虹,当年用来喂猪;前些年回去,我外甥一边聊天一边剥海虹吃,跟磕瓜子似的,一会儿积下一大桶皮。
现今青鲤子已成为"烧烤″新宠。我们小时候都是用麦秸草"燎″鱼,如今有用铁饼铛?的,也有用炭火烤的,但最好吃、最具风味的,还是用麦秸草"烧、燎、烤″,用馒头夹着吃,有点焦糊有点香,最具人间烟火气。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