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家住在农村,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咸菜缸,我家也不例外。缸里腌的是“咸菜疙瘩”,这是老家通俗的叫法,学名叫“芥菜”,疙瘩是芥菜的根。在那个年代,咸菜疙瘩是庄稼人家饭桌上几乎顿顿都有的。那个时候农村里没有冰箱,蔬菜也很有限,尤其到了冬季和来年的初春,咸菜疙瘩就成了饭桌上下饭的好东西。
(芥菜根做的咸菜疙瘩)有时候菜缸里的疙瘩长了毛,母亲告诉我“不妨事,能吃”。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所以这个东西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吃,长大了以后偶尔吃一点,撒上香油味道还不错。但是好多老人爱吃这个东西,一顿也离不开。
(切丝后调成小凉菜香脆可口)后来就跟随父母离开了乡村,离开了能放咸菜缸的院子,住进了水泥森林。咸菜疙瘩这个东西就很少有机会吃了,偶尔还住在乡村的亲戚会送一点过来。
慢慢地,偶尔想吃咸菜的时候,就会去超市里买一点袋装的榨菜,当时榨菜的牌子不少,但是最常吃的还是涪陵榨菜产的“乌江榨菜”。
榨菜原材料青菜头分布于世界各地,但最好的产地正是北纬30度的涪陵。丰都县的高家镇至重庆巴南区木洞镇附近公里长江沿岸地带,是涪陵榨菜的中心主产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走出这公里的狭长区域,就再找不出那么爽口脆嫩的青菜头了。就如同茅台镇一样,赤水河独一无二的水质造就了国酒茅台。由于特殊的环境,涪陵榨菜天然具有稀缺性。
(重庆涪陵青菜头)但是,就如同我对“咸菜疙瘩”的态度一样,大家对榨菜的需求,喜欢吃的顿顿少不了,不喜欢吃的大概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次。这个东西跟馒头米粉面条不一样,不是必需品,受众有限。
随着中国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人们对包装榨菜的需求也水涨船高,生产乌江榨菜的涪陵榨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涪陵榨菜”),正是赶上了这个发展机遇。涪陵榨菜的消费主要靠城市而不是乡村。涪陵榨菜的公开信息显示,县级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只有20%,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0年,37岁的周斌全调任涪陵榨菜集团总经理,当时的涪陵榨菜集团就是个烂摊子,生产工艺落后,产能低,负债高达多万。当时有人劝他说,榨菜没前途,不如做手机或者互联网,附加值高。但是周斌全还是坚持做榨菜。他认为,中国有10多亿人,每月每人只吃一包榨菜,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市场潜力巨大。
20年的时间,最终,在周斌全手中,涪陵榨菜占据了超过36%的市场份额,旗下的乌江榨菜家喻户晓,被称为“榨菜茅”。
从年上市至年,涪陵榨菜的营收从5.45亿元增长至22.73亿元,增长了%,而销量从年的8.46万吨增长至年的15.57万吨,只增长了84%。这其中的秘密就是——涨价。
不停地涨价。从8年至今,涪陵榨菜提价已经超过了10次,比贵州茅台还频繁。就在前天,涪陵榨菜就又发布了一次提价公告。提价的原因,涪陵榨菜在回答投资者提问的时候说道: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具有行业定价权,在同行业大肆低价抢占市场、恶性竞争且不敢提价时,公司”敢于“率先提价”。
真的是这样吗?
据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仅为5.04亿元,同比下降17.92%为上市以来之最。
下游提价频繁,上游的青菜头提价更狠。去年青菜头的销售价在元/吨左右,而现在的价格是元/吨,足足涨了一倍还多。这严重挤压了利润。涪陵榨菜的提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再不提价,它的盈利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为了开拓市场,年开始,涪陵榨菜砸重金开始做渠道下沉,试图开拓三四线市场。在年前三季度,涪陵榨菜的销售费用高达5.19亿元,但增收情况却不达预期,这严重吞噬了公司的利润。于是,又回到了我开头讲的那个故事,我老家的亲戚们家家户户都有菜缸,有吃不完的咸菜疙瘩,谁会稀罕你的榨菜?
虽然涪陵榨菜跟茅台一样都有稀缺性,但茅台不怕存放,榨菜时间长了就发霉变质,这决定了茅台可以作为投资品,而榨菜只能是消费品。
而且榨菜行业本身就有天花板,人们不会因为生活条件好了就每顿多吃一袋榨菜,作为佐餐出现的榨菜,消费场景极其有限。涪陵产的青菜头再独一无二,榨菜也只是一个“低端”的食品,即使涪陵榨菜相对拥有定价权,但这类食品的消费者对价格还是很敏感。榨菜包装得再好,也卖不出鲍鱼龙虾的价格。耍猴作为民间文艺可以出现在街头巷尾,但永远进不了国家大剧院。
但涪陵榨菜董事长周斌全似乎不认可这个天花板,在今年5月份,周老板定增将近一亿股,募集资金33亿元,用于新建项目,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以新增产能20万吨,而年的销售量只有不到16万吨。年末,涪陵榨菜的总资产只有39亿元,这个融资规模可谓十分巨大。
(涪陵榨菜募资准备新建的项目)值得玩味的是,资金到位以后计划新建的项目一直没有动,截至目前,半年过去了,筹来的钱仍然以现金和理财产品的形式存放着。
原材料猛涨,市场容量触及天花板的情况下,产能还要扩充一倍,这是疯了吗?普通的投资者都能意识到的问题,精明的周老板会意识不到?如果不是为了扩充产能,那筹集巨量的资金用作何处呢,难道仅仅是为了吃那点利息吗?抑或是突然的市场变故,打乱了新建项目的进度?
周斌全先生在一次记者采访时提到:坚持只做一件事,只会做榨菜,就坚持把榨菜做好。
但周老板显然也意识到榨菜行业的天花板,也尝试过做萝卜和泡菜等品种,但这些品种加起来占比只有一成多,榨菜仍然是绝对的主力。把榨菜做到了极致,但最后发现只能做榨菜,多元化的路被彻底堵死。
坚持只做一件事的涪陵榨菜,真的要一条道走到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