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着咸咸涩涩的白开水,吃着地瓜面的煎饼,就着泡在茶缸子里白开水中的咸菜丝,那时候的我们幸福并快乐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上了肥城县第十二中学初中尖子班,十二中在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改为了肥城县第三中学。我们这一届是十二中(三中)招收的唯一一届初中生。
记得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父老乡亲们都说着祝贺的话语,父母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从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虽然那时候家境贫寒,临近开学报到的前两天,母亲还是为我准备好了住校的生活用品和干粮,又在邻居大娘家找了一个玻璃的空罐头瓶,从咸菜缸里捞出咸菜疙瘩,切成丝,装了满满的一罐头瓶子。
咸菜条开学报到是一个星期天。我吃过早饭就带上母亲为我准备好的一个草席子和一块粗布片子,带上母亲用包袱包好的一个礼拜的地瓜面煎饼、咸菜和一个茶缸子,茶缸子即可以喝水也可以吃饭。当然少不了的是父母亲节衣缩食省下来的八块六毛钱的学杂费。
父亲找来一根长一米左右,直径约三四公分的枣木棍,拿菜刀把木棍上的疤节砍掉削平。我在木棍的后面放上行李,前面放上干粮,挑上我的家当,背上书包,带上父母亲的期望,一个人步行去了离家十多里地的学校。
我们这届初中生分两个班,我分在一班。上午办理了入学手续,下午整理教室和宿舍,在晚上的班会上我当选了生活委员,第二天就正式上课了,从此开始了我住校求学的美好时光。
宿舍是一个废弃的老教室,来自全公社两个班的六十多个住校男生住在一起,没有床,在地上垫了一些从学校驻地村里偷偷抱来麦秸,铺上草席子,找了两块砖头当枕头,人挨人的睡在上面。
那时候的夏天蚊子特别多,可我们是乡下长大的皮孩子,没有蚊帐,我们听着蚊子的歌声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那时候的冬天虱子、跳蚤也很多,上着课,感觉身上刺痒,伸手就摸出一个吃得饱饱的虱子来。一年四季,更少不了老鼠的拜访,这些“可爱”的小东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那些难以忘记的日日夜夜。
那时候的日子非常清苦,尤其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家庭条件都不好,父母都是土里刨食养活着一家老小,能节衣缩食供我们来这里上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然有些同学是学校驻地机关亦或是驻地村里的,这些同学们都是跑校,相对我们住校的学生来说不管是吃的还是穿的,比我们要好的多,这些都是让我们这些住校生非常羡慕的。
我们最向往的还是老师们的生活,尤其是老师们去食堂打饭吃饭的时候,老师们拿着饭盒,买一份五分或是一毛钱的菜,买几个大白卷子,打上一份糊豆,看着老师们阳光帅气潇洒的样子,真的是羡慕不已。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经常暗地里叽咕,说我们以后能有老师这样的生活就知足了,老师们的阳光帅气和潇洒就成了我们这些穷学生的追求目标。
住校的学生,每月要从家里带三斤玉米面,统一交到担任生活委员的我这里,我收齐记录好后再交到学校食堂。交了玉米面的同学就能喝上玉米糊豆了,交不上玉米面的同学只能是吃饭的时候喝白开水,白开水是免费的,我就是经常交不起玉米面的学生之一,我吃饭常常就是咸菜煎饼白开水。
开饭了,打一茶缸子白开水,在白开水里放几根咸菜丝,喝着透着咸菜味的白开水,拿筷子夹起一根泡在白开水里的咸菜丝,一点点地咬着、嚼着,就着煎饼吃得有滋有味。
周六下午有两节课,下课后我们这些住校生就可以回家了,周日下午再带上一个星期的干粮返校。一个星期在学校吃十八顿饭,从家带三十六个煎饼、一罐头瓶咸菜丝。吃饭要有计划性,不然这顿饭多吃一块煎饼,多吃一口咸菜,下一顿饭就要给自己减量,否则到了周末就会饿肚子。十几岁的我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有时候一顿饭两个煎饼真的不够吃,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日益改善,现在人们不单吃得饱、穿得好,在生活上更是讲究怎么穿得舒服,怎么吃得有营养。如今,养生保健成了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可是我,总也忘不掉白开水泡咸菜的味道。家里餐桌上少不了的就是咸菜丝,吃饭的时候,我常常会在碗里放几根咸菜丝,慢慢地咀嚼着那些远走的记忆和快乐。
那时候的日子虽然很清苦,但是我们很幸福;那时候我们穷得像孙子,但是我们快乐的却像爷。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那些咸咸涩涩的日子已是渐行渐远,可是白开水泡咸菜的味道却是愈来愈浓。那些永远也忘不掉的记忆,成了我们今日的幸福回忆。
作者张景旺,山东省肥城市人,种过地,打过工,当过兵,有作品在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