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母校惠民一中王中田母校的那口水井

七秩芳华团结奋进,奋楫笃行再铸辉煌。为庆祝惠民一中建校70周年,追忆峥嵘岁月,歌颂光辉历史,让社会了解学校的过去和现在,激励广大师生珍惜当下、开创未来,惠民一中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开辟专栏“庆祝惠民一中建校70周年我和我的母校”,欢迎广大在校师生和惠民一中校友投稿。

我的母校——惠民县第一中学,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那是年初冬,第一场雪落地之后,我来到惠民一中复读。那个时候,刚刚改革开放,温饱问题只是基本解决,生活条件比较差。一天三顿饭吃的是从家中带到学校的玉米面窝头,或少量的黑面馒头。青菜?是不可能有的!所谓的咸菜,就是农家腌制的白萝卜、白菜帮,或鲜虾酱,都是很咸很咸很咸的。又没有暖瓶,吃饭时分到的那一缸子水,节约着喝,也不够喝的。下了晚自习,口干舌燥,非常难受。那个时候,也没有卖矿泉水的,更没有卖饮料的,其实,即使有卖的,我们也买不起。一个月只有8毛钱的零花钱,哪里舍得买矿泉水?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睡不着。怎么办?

“到井边去打凉水喝!”有同学说,“走,我也去!我也渴了。”

“去打凉水喝!”

“打凉水喝去!”

于是,宿舍里十几个人,拿着一个啤酒瓶子,拿着细绳子,一起去提水喝。很快来到了学校西侧那口水井边。一个富有经验的大师兄——贾增龙小心翼翼地上前提水,我们都在后面等着。都很兴奋。第一瓶水提出了后,先让我喝,因为我来得晚,还是个“亲戚”。我喝一瓶,他喝一瓶……十几分钟后,都喝足了。说着、笑着、蹦着、跳着,回到了宿舍。不一会,都带着满足和幸福进入了梦乡。

从此以后,我渴了,就随同学们到这井边去打水喝。这口井,陪伴着我们度过了那劳累、紧张、贫穷的日子。

我伯母的大儿子王中明,是咱惠民一中的第一届学生。我星期六回家,晚上到他家去玩,说起那口水井。王中明哥激动地说那可是个甜水井,当初建校,建筑用水,取自这口井。建校后,多师生,生活用水,取自这口井。学校西侧的菜园浇灌用水,也取自这口井。那个时候,井上有辘轳,王中明哥和其他身体棒的学生,经常到井上摇动辘轳打水,帮助园丁浇菜园。

是这样的吗?带着疑问,回到学校,我又去请教刘炎波老师——他也是咱惠民一中建校初期的校友。

“是这样!那辘轳架子,还是枣木的。年,咱学校安装了自来水,师生日常用水都用自来水,那个菜园用水也用自来水——那口水井,就废弃了。”

奥,原来是这样。这口水井,历史悠久啊。

冬天,慢慢过去;春天,悄悄来临。学习依然紧张。高考前一个月,以考试测验为主,不再按常规上课。我和谷晓明等同学,经常到这口水井边,或者提水喝,或者坐在南边那棵柳树下的树阴里背诵政治、历史、地理。有一天,我们班一个叫玲玲的女生,手拿一根柳枝说:“这口水井南边有一棵柳树,北边没有,不对称。咱们在北边栽上一棵吧。”

“好!”

说干就干。我到刘炎波老师家借来铁锹、水桶,大家七手八脚,一会儿就把柳枝栽好了……

年夏天,高考结束后,我就离开了惠民一中,直到年重回母校任教。这期间,我思念我的老师,怀念那口老井。在我的脑海里,经常出现的是刘炎波老师那高大魁梧的身体,王炳臣老师那卷曲飘拂的长须,李洪信老师那和蔼可亲的面庞,苏明珍老师那一头瀑布似的浓发。我仿佛又看到同学们如同春天刚刚长出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在操场上喊着号子,做早操。您瞧哇,那女同学的眼睛,就像我们学校的水井,深邃、透明。做完早操,女生们到西护城河边去背书。朗朗书声,激起了河水中的一波又一波的涟漪。涟漪逐渐扩大,推动着那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男生们到院子里扫地,那天真、快乐的笑声,在袅袅的晨风中晃动,摇落金合欢树上那一串串晶莹的露珠,放飞苦楝子树上那一串串玫瑰色的梦想。

我怀念那口老水井。当年,到这口井边提水喝的同学们,都已长大。有的像我一样,当了老师,甚至在母校任教。有的,把生命的小木船划到了遥远的地方,心,却仍然系在这井边的老柳树上。但是,现在再也没有学生到这口井边去提凉水喝了——现在一切都变好了,随时有热水、白开水、饮料供应。到这口井边去提凉水喝的事,已经成了历史。可是呀,仍然有许多老太太,还时常坐在井边的石板上,讲着惠民一中的历史,讲着那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惠民一中,您这古老的学校,您这现代化的学校,您是用怎样的魔力把历届校友召集到膝下的?您,不是空头的许诺,也不是物质的诱惑,而是默默地张开温柔、坚硬、宽阔的翅膀,为他们遮挡风雨,为他们驱除炎热,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勤奋、好学、理想远大的学生。您,用那古井的水,浇灌着如同一棵幼苗的学生,让他们茁长成长。

古老的水井啊,我是喝着您的水读书学习的,如果您有知觉,会知道我就站在您的身边吗?我的老师呀,如果您健在,您知道我日日夜夜地怀念着您吗?我的母校呀,您像慈母一样,也时时刻刻思念着那些飘泊天涯的校友吗?

母校的那口水井啊……

作者简介:王中田,男,年出生,年——年就读于惠民一中。年至今在惠民一中任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