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天清地明万物华,莫负人间四月天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天地间经过初春的蕴蓄、仲春的和暖,渐进迈入了季春的欣荣。清明节气就是从仲春跨入季春的界点,古人称三月节。《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清明”者,发舒清净明之气象,弥布天地间、品物流形,故《岁时百问》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黄帝内经》云:“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这两个月,大地渐暖,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故清明还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清明时节,春天的阳气极盛,从冬至日一阳初生,经过一百零四天,到了清明(古人把一百零四称之为“地基之数”),阳气达到了一个蓄势待发的状态。因此这个时候,大地披绿,芳草如茵,林木吐翠,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洁畅而发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天地“清明”,人类社会同样需要“清明”,这就有赖于文化的维系。这个时节祭祀扫墓的习俗便体现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文化认同。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感恩和敬畏生养的血脉。水有源,树有根,感念先祖,不忘前人的恩泽,清明把中国人的敦亲睦族、知恩感恩的美好品德表现得分外动人。对于农人而言,清明更是一个极重要的时节,这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为春耕春种的大好时候,所以又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之说。清明为节气,同时又为节日,称之“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二十四节气里,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也唯有今日这“清明”。

清明物候

第一候桐始华第一个五天里会看见桐树开始开花。桐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诗经》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二候田鼠化为鴽第二个五天,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rú,鹌鹑之类)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鴽鸟为至阳之物。田鼠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三候“虹始见”第三个五天,开始见彩虹。因为彩虹是阴阳交会之气,清明时节雨水较前增多,气温升高,日照雨滴则虹生。

清明民俗

踏青春游春回大地、草木复苏,人们在度过寒冬收敛之季后,此时也想顺应自然生机,伸展腰肢,走出户外,到阳光明媚、绿草如茵的公园或郊外去踏青寻春,或步行游山玩水,或赏花斗草游乐,既是春游又是健身活动。插柳戴柳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同时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柳的特性便在人们心目中成了生命与青春的象征,所以民谚又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的说法。吃青团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制作方式主要是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好吃的青团自己做材料:艾草、糯米粉、黏米粉、豆沙馅、黑芝麻。做法:1、新鲜艾草叶去茎留嫩叶,在开水中汆烫后捞起,切成小段,加入适量的水放入榨汁机等工具中打成糊。2、准备好糯米粉、黏米粉,置于大盆中。加入艾草糊和适量的白糖水(白糖加水煮化后放凉)揉成光滑的面团。3、像做饺子一样。切成长条,用刀切成均等的条块,取一个捏成圆形,包入豆沙等馅料,收口捏圆做成生坯。表面蘸水,点上炒香的黑芝麻。4、起蒸锅,在箅子上轻抹一层植物油,将做好的青团放在上面,蒸15至25分钟即可。青团中的艾草有温经、去寒、除湿之效,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养生、健脾暖胃等作用。

清明养生

从立春到清明整整两个月,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至清明时节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这时的养生保健也应顺应自然。吃:“两多一少”很重要多吃“柔肝”的食物“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多吃“祛湿”的食物清明时节雨纷纷,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薏米、芡实、萝卜、芋头等。慎吃“生发”的食物清明时人体肝气特别旺盛,肝木过旺,乘克脾土,再加上体内阳气多动,向外疏发,内外阴阳平衡不稳定,气血运行波动较大,如再吃了不当的“发物”,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应慎食的发物包括竹笋、咸菜、鸡、海鱼、牛羊肉等。穿:衣着适宜,注意保暖春季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清明时节应该披散头发,宽衣而行,使形体舒缓。“被发”就是指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要做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着的事情,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此外,春天是主肝的季节,肝对应的颜色是青绿,春天的打扮也应该向蓝和绿靠拢,可以稍微带点红,但别穿白。俗话说“二四八月乱穿衣”,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还是较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这样就会有效防寒保暖。住:夜卧早起,5点最好清明是农作物一年播种的好时机,同样也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此时养生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早晨5点左右起床。5点为一日之“惊蛰”,这时人体的阳气要生起来,就像完成春天的播种一样。如何生起来?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春主醒、主动”,到5点的时候起床,一动人的阳气就生起来了。7—9点是辰时,此刻,胃经最旺,吃早饭最合适。行:多动少静,春练别赶早清明时节天气清澈明朗,草木萌发,清洁明净的春季风光代替了枯黄萧索的寒冬景象,到处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此时人们筋骨舒展,五脏六腑润濡,因此可以多到户外运动,如晨练、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另外,外出踏青,“动”宜适度,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人,不要逞强登山。

查阅与分享: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添加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