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强何欣封面新闻记者杨渝
8月25日上午,在铜梁区白羊镇水碾村的连片豇豆菜地里,镇党委副书记肖必兵和村党支部书记周龙超正在商议下一季蔬菜的种植事宜。
“这个蔬菜基地是村里的扶贫产业项目,通过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把贫困户的利益紧密联结了起来,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肖必兵说。
记者在基地仔细观察发现,一行行的豇豆攀附在玉米秸秆上,长势喜人。10多位村民在垄间忙着采收、装框。离豇豆基地不远处,10多亩秋菜玉米已开始拔节,一片郁郁葱葱的丰收景象。
“这片豇豆地有50多亩,上一季种的是菜玉米。我们采纳农技专家的建议,利用玉米的秸杆增种一季豇豆,不再需要另外搭架,既节省了成本,又增加了一季收成。”周龙超说,目前鲜豇豆每公斤6元左右,仅豇豆一项,就可以为合作社增收5万元。
水碾村是重庆市咸菜种植、加工基地之一,也是市级咸菜加工小微企业村,加工咸菜的历史已逾年。当地村民在稻谷秋收后,再种植一季大头菜、羊角菜、青菜,开春后加工成咸菜,这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
“我们水碾村的咸菜主要是家居手工咸菜,有一种自然的回甜味道。过去,村民种菜以户为主,主要销给上门收购的各地商贩,价格被压得很低。”周龙超说,年,铜梁区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因地制宜地支持村里建起了铜梁食佳蔬菜专业合作社,首批包括建卡贫困户入社的农户有50多户。全村21户建卡贫困户可以享受合作社的10%利润。
今年,专业合作社精准安排茬口,第一季收获的蔬菜主要用于制作咸菜的原料。第一季蔬菜在开春采收后又增种一季菜玉米,菜玉米收后利用秸秆作架,再增种了一季豇豆。
“一块地上一年种植三季蔬菜,咸菜加上两季鲜菜,合作社今年收入将突破20万元。土地入社的贫困户不但有土地保底租金,还能够参加合作社利润分红。在用工上,村里优先安排贫困户,他们上一天工有50元的现金收入。
“村里建起了专业合作社,我们贫困户尝到了甜头。”建卡贫困户杨胜碧笑着说,我今年在合作社上班的钱就有差不多四五千块。
水碾村6社村民苏培志是有名的咸菜加工大户。他谈起加入专业合作社时,深有感触地说,加不加入合作社不一样,现在合作社统一销售,价格上比过去高,大家得到的实惠也比过去多了。
在村里新建成的咸菜加工车间,摆放着切菜机、压榨机等加工设备,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盛装咸菜的陶瓷缸,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咸菜香味。几台展示货架上,摆放着规格不一的便于携带的盒式礼品包装。墙上一块金色的奖牌格外醒目。
“专业合作社坚持无公害生产,完全按照国家的行业标准来加工,所生产的咸菜生态绿色环保。这两年,我们村的咸菜参加区里的农民丰收节和龙城天街商圈特色农产品展销,很受城里人欢迎。”周龙超说,还成功注册了羊溪水碾牌咸菜商标,4个绿色食品也获得国家认证。前不久,村里的咸菜参加铜梁首届“天然好蔬菜”评选,获得冠军称号。
“白羊镇是一个农业镇。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把农业特色项目与扶贫产业紧密结合,全镇7个村都建起了扶贫产业,集体经济项目均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有利于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肖必兵说,下一步,白羊镇还将加大扶贫产业发展力度,着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逐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