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咸菜在生活中不是主菜,只是一种辅助的“小菜”。在很多人眼中,咸菜登不上大雅之堂,甚至是艰苦生活的一种象征。但是,在“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济宁,咸菜却有一种特殊的地位。济宁的咸菜不仅是大家公认的最好吃的咸菜,而且有“济宁餐饮一大怪,宴席之上吃咸菜”的美谈。
在济宁,无论多么高档的宴席,咸菜都常常是最后一道“压轴菜”。这一道“压轴菜”在济宁被称为“老虎菜”,意思是说,客人们吃起这个菜来,就像“老虎扑食”一样胃口大开。
这道咸菜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做工非常精致,色香味俱全。在大家吃腻了山珍海味之后,这道咸菜非常受食客们的欢迎,搭配起各种面食,比如馒头、面条、烙饼、锅贴等等,简直就是绝配。
对于济宁人的这一宴席习惯,很多人可能费解,认为咸菜这样“低端”的小菜不应该登上大雅之堂。但是,了解济宁历史的人都知道,济宁的咸菜不一般,当年可是被送到北京城向慈禧太后进贡的贡品。
那是在公元年的某一天,当时的军机大臣孙毓汶把济宁的咸菜送进皇宫,慈禧太后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并给了一个很精到的八字评语“京省驰名,味压江南”。意思是说,济宁的咸菜足以在北京和各省驰名,味道比之前驰名的江南咸菜还要好。
慈禧太后的这一评语,使本来就在国内驰名的济宁咸菜更加著名了。说到这里,了解济宁的朋友也许已经明白,慈溪太后当年盛赞的济宁咸菜来自济宁玉堂酱园。
玉堂酱园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即公元年,距离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玉堂酱园是当年的姑苏人戴玉堂在济宁开的一家酱菜铺子,因此命名为玉堂酱园。但玉堂酱园后来几经易主,却始终保留了这个最初的名字。
清朝时期,济宁依托大运河的优势,汇集全国各地客商,仍是全国知名的商业城市。而玉堂酱园虽几经易主,但始终注重品质,口味地道,凭借济宁这座运河名城,口碑自然也是越传越远。
现在,三百多年过去,玉堂酱园已成为济宁最著名的中华老字号。济宁的咸菜名不虚传,外地的朋友来济宁,不妨买一点亲自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