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的菜市场里,经常看到一些菜农或商贩,用三轮车拉着满满一车斗芥菜疙瘩或大萝卜,到县城的大集来卖。不由得又想起住在农村的婆婆,是不是又在每天忙着腌制她的老咸菜。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利用周末公休去探望婆婆,每次我们返回的时候她都会问:“要不要带点咸菜回去?我做的咸菜可好吃了。”每次面对这样的问话总觉得有点为难,因为我们现在确实不太喜欢吃咸菜了,有时候做饭不愿炒菜,也都爱吃新鲜的凉拌菜,哪怕是小葱蘸酱,觉得也比那老咸菜好吃。有时带回一些来,往往是吃的少扔掉的多,都是因为时间一长就发霉长了白毛。放在冰箱里,常常弄得一股老咸菜味儿到处都是,着实让人闻着不舒服。
如实告诉婆婆吧,怕她会有失落感,毕竟那是她亲自种的菜,又亲手洗净切条晒干腌好,不知废了多少功夫和体力。不告诉她吧,她会让我们每次回来都要带一包,以为我们非常喜欢吃,下次就会更多的腌制她的老咸菜,好像这是她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而我觉得七十多岁的人了,还在为子女忙这忙那的有点于心不忍,真是左右为难。
我常常跟老公说,儿子不爱吃也算有可一说,毕竟是九零后又出生在县城里,从小就什么菜都能吃到。可你我都是出身农村的人,你怎么就不喜欢吃咸菜呢?老公对我说了一些往事:“那时候在十几里以外的镇里上学,家里人口多,那时候农村生活又困难,中午在学校不能回家,怕下午耽误上学,常年带着咸菜,在食堂里买点饭就那么吃,天天如此。那咸菜是从坛子里直接捞出来带走的,一滴油都没有,夏天还好点,冬天教室里连煤炉子都没有,咸菜都是冰冰凉的。我们就这样度过了好几年,所以我对咸菜实在是吃够了。”是的,那时候那代人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五一放假期间,几个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也都回家与婆婆欢聚几天。于是,婆婆叫上本村的姑爷,开了电动三轮车,去附近的集市上买菜,好似家里要办大型宴会一样,二斤多大鲤鱼来两条,几斤活虾,这菜五斤,那菜八斤,五花肉十来斤,只挑好的新鲜的买,一边挑选还一边砍价,其实也省不下几块钱,但好像买了很多实惠来。一脸兴奋地大兜兜、小布袋就摆满了半个小院子。接下来,我们几个媳妇择菜的、洗肉的、炸虾的一顿忙活,婆婆一边指挥着我们,一边挽起袖子,带好围裙,亲自下厨烧上几道拿手好菜,当满满的摆好了两大桌菜,儿孙们和媳妇们都齐整整的坐在桌边时,婆婆就坐在一边的沙发上,点着一颗烟,笑眯眯的抽着。我们叫她坐下一起吃,她就笑着说:“你们吃吧,我抽完这颗烟再吃,不着急。”我知道,她最高兴是,看儿孙们甩开腮帮子的吃着她做的菜,她就很有成就感,也是一种享受,比吃在自己嘴里还香呢!
平时婆婆守着一个大院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儿孙们的归来,节假日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的时候,婆婆走起路来都显得格外的轻快,邻居的婶子大娘们也会过来串门,婆婆就会拿出子女们带回来的糖果送给她们吃。她的快乐迅速感染了那些乡亲们。她们说着笑着,谈论着各自的儿女们,婆婆指着门前停放的小轿车,一脸自豪的告诉老乡亲:“现在几百里的路都不是问题了,他们都有了小汽车,可以随时回来看我。”于是在乡亲们的一片称赞声中,婆婆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接下来的几天,随着节假日的结束,当她估计子女们一个个要走的时候,婆婆会一份份的提前装袋分好,芥菜条、萝卜片、小黄瓜,扁豆角,直到看着一样样放进汽车里她才放心。这次我小心地对她说:“娘,咸菜就算了,他们俩都不爱吃,老是浪费。”说到这里,见她的脸一下子晴转了阴,笑容不见了,一脸的尴尬,她喃喃的说:“是吗,不爱吃就算了。”声音也低了八度。老公见状赶紧安慰道:“娘,以后您少腌点,太累了,再说县城超市里咸菜很多也不贵,您也这么大年纪了,别把您身体累坏了。”“可是,娘腌的干净又好吃啊!那时候你上学,哪次不是求着娘多给装上点啊!再说,我还能做,干嘛花钱出去买他们的。”她似乎有点小得意的说着。“好,我们还是带上吧,小葱拌咸菜、咸菜炒鸡蛋还是很好吃的。”我连忙拿了一袋放在了车里,婆婆的脸又露出了笑容。“还是儿媳妇知道娘的心思。”
我从书里看到过一句话: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几乎无一例外地全身心投入。她们劳碌繁杂而又无止境的劳作,再苦再累都任劳任怨,头发做白了,脊背累弯了,也毫无怨言。只要看到儿女们都过得舒心,就是做母亲最大的快乐。
是的,从我婆婆身上就体现了这种情愫,现在的生活好了,婆婆知道儿女们什么都不缺,但还是要亲手做这做那,为的是让儿女们记住,乡下还有一个牵挂着他们的老母亲,也时时刻刻在盼望着儿女们都过的幸福和归来的身影。
在我看来,咸菜已经不是单纯的咸菜了,它值不了几个钱,也谈不上什么美味,但是它可以证明婆婆还是个身康体健的人,是不需要儿女们照顾,不拖累任何人的老人,通过腌制咸菜,婆婆会知道儿女们还需要她,喜欢她的这门“老手艺”。
每当咸菜被端上饭桌时,婆婆的身影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咸菜在我的眼里,已经变成永远割舍不断的深深的母爱。
点查询商家名片信息↓↓↓
武强刘叶青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