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媳妇突然说,想吃烂腌菜了。我兴致一上来,顺嘴说到:“那咱腌点。”
烂腌菜,在北方那是日常必备的下饭菜。可以说,我是从小吃着烂腌菜长大的。那时农村没什么蔬菜,尤其是到了冬天,只能吃到白菜、土豆。不过,只要饭桌上有烂腌菜,仅有白米饭,也吃得很香。一说到烂腌菜,立马会勾起童年的回忆、乡村的味道。
烂腌菜,咱是吃了十几年,可怎么腌,一窍不通,只记得姥姥把一堆菜弄到缸里,再压上一块石头,就好了。我的职责,顶多是开饭前拿个碗去捞。
在印象里,腌咸菜这事,难道系数很大,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而且这事基本属于农村人的专利,城里人那么聪明,总是做不好。这时我很庆幸,自己的农村血统十分纯正,虽然不会腌,可咱基因里自带编码。
说干就干,打开厨天下APP,一顿视频学习。说起来,网络真神奇,搜啥有啥。现代人,如果说学不到知识,那除了怪自己,没啥理由可抱怨的。
一看之下,这玩意基本没啥技术含量。买一颗圆白菜,两根黄瓜,几把芹菜,再加上一些红辣椒、青椒,洗干净,切碎了,撒些盐,往盆或罐里一装,压块石头,搞定!三五天后就可以吃了。
那几天,我每天看看菜腌到啥程度了,等到吃的时候,一尝,真是美味,虽然没姥姥腌得味道纯正,可也差不了多少,每顿饭夹点,生活的幸福感顿时提升了不少。
古人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些事,确实是自己不上手不知道有多难。比如,我接触的信访工作,解决一件,实在是不容易。可有些事,也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难,就像腌制烂腌菜。
这启示我们,难与不难,关键是要亲自去做,不做,永远没有真切体会。
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尤其是对于学习这件事,以前看到别人讲课,那思维层次,那知识储备,那认知境界,惊叹羡慕的眼神里全是崇拜。现在读书多了发现,学习这事也并不是多难,不过是个长期积累、渐进领悟的过程,假以时日,自必有成。授课,只是把知识讲出来而已,做到做不到那是另一回事。知识难在转化运用,光是讲得好听,没什么玄乎的。谁能坚持,谁就能做到。
想到清代彭端淑的《为学》,说得真好!“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烂腌菜,真是好咸菜。它居然教导我:难与不难,干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