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汇通面
一个用地名命名的面,一个以一种面为主的夜市,长久不衰,晚上5,6点开始摆摊,到凌晨3点左右才收摊。汇通面出现的原因是咸阳彩虹集团公司的夜班工人在下班之后没有地方吃饭。于是,便有人摆了以陕西臊子面为主食的流动面摊。
它是臊子面和干拌面的混合,起初是一些下岗的职工给附近彩虹厂晚上下夜班的工人还有出租车司机卖的夜宵,彩虹夜班的工人多,一家不够开两家,慢慢的越开越多,就形成了现在咸阳最大的面食夜市。
彩虹夜班工人数量多,一家难以满足需求,于是便慢慢形成了著名的咸阳汇通夜市。汇通面也以其独特的口味以及制作方式扬名于咸阳周边县市,经常有人慕名开车来到汇通只为吃一碗面。汇通面可归类为陕西臊子面,但又不同于臊子面,其中还加入了干拌面的元素。主要配料一般为土豆、胡萝卜、肉臊子,可搭配蒜和啤酒食用,有浓厚的咸阳地域特色。
2,三原疙瘩面
此面的特色是一面三吃:面上桌时共三团煮好的犁面,另肉臊子一碗、酸汤一碗、油泼辣子一碟、空碗一个。第一吃肉臊子干拌面,第二吃过桥面(也叫摆汤面)第三吃臊子酸汤面。三吃融汇陕西面食精华。
结合了刀嫠面和蘸水面的优势,其特点是:面条细长柔韧,臊子油而不腻,浇酸而香。细品慢咽,回味悠长。
食用的方法特别讲究,食用前,先舀一小碗酸汤,谓之“渴汤”尝鲜。食用时需小碗两个,一碗盛酸汤,一碗盛面条(约50克)。食汤面时,向面碗内浇上臊子,倒入酸汤;食干面时,用筷子挑起面条,在酸汤内涮热涮匀,然后放回原碗,浇上臊子。
3,乾县豆腐脑
乾县小吃有四宝:酸汤挂面筷子挑,馇酥、锅盔、豆腐脑。豆腐是中国的土特产。豆腐脑是乾县的传统风味食品,被誉为该县的“四宝”之一。
据说,清朝雍正年间,武将年羹尧性情残暴,但却非常讲究饮食,三天两头摆酒设宴。山珍海味,美膳佳肴,吃得烦腻了,责令厨师变换花样,厨师绞尽脑汁,总不合年的胃口。真是吃鸡蛋要剔骨头,难侍候极了。没办法,管饮食的头目,在各地查访名厨。他打听到乾州有一个擅长作豆腐脑的农民,便命人带来试作,年羹尧一吃非常满意,便把这个农民留下,专作豆腐脑。
一揭缸,白的热气腾起来,氤氲中可见羊脂白玉般的豆腐脑。舀豆腐脑的时候就可以看出这豆腐脑的好来。它凝而不散,翻而不碎,用铜勺轻舀到碗中,如双摺,亦不断。豆腐脑入碗,颤颤巍巍如贵妃乳。趁着热气倒进一勺熬煮好的调和水,勺子尖儿轻轻挑进盐、五香醋、油泼辣子、蒜水,再点几滴香油,撒香菜末、撒咸菜末、还要添一勺煮好的盐水黄豆。这就齐活啦!
4,乾县锅盔
锅盔。人称“睁眼锅盔像锅盖”,即象头盔状,顾名思义又叫锅盔。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是陕西风味独特的传统小吃之一。
其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一高一低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其显著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口感纯美在明中期以前曾经风行一时,享誉朝野。
锅盔牙子就是咸阳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名吃之一。相传它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当年秦始皇遍搜民间佳肴,除在宫廷享用之外,还用于犒赏有功的三军将士。待锅盔牙子传至唐朝日臻完善,因其做工精细,口感纯美在明中期以前曾经风行一时,享誉朝野。
5,咸阳·三原蓼(liao)花糖——慈禧太后喜欢的风味小吃
三原蓼花糖,起源于陕西省三原县,始产生于明代正德年间(年),已有多年的历史,相传曾得到慈禧的赞赏。起初,蓼花糖其实被人们称为“棉花糖”。因食者称口赞:“撩,(关中方言,“好”的意思)撩得太!”故又称为“撩花糖”。
蓼花糖样子像鼓槌形,金黄色的表皮里有一层白芝麻,里面是蜂窝状糖心,咬开后,里面是雪白细腻的蜂窝状糖心。吃起来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以其形态肥大蓬松似蓼花果实而得名。
无论用来招待客人,还是馈赠亲友,皆称上等食品,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吉林福源馆蓼花糖、河南安阳蓼花糖并列,为我国三大著名蓼花糖。风味独特,成为陕西省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
今天帝都咸阳的美食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啦!欢迎大家热心补充!往日的文章可以一起看看
中华千年第一帝都——咸阳,从5处景点一探第一帝都的神秘
延安TOP5,最值得推荐的美食小吃!
延安,魂牵梦绕的5大红色旅游景点
陕西宝鸡有哪5处,好玩的地方和奇特景观?
宝鸡美食图鉴,这5家美食小吃!你来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