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清明小长假赶上农历三月三,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人们在户外踏青的同时,都会采摘几把野小蒜,邻里乡亲在一起做米粉粑、吃米粉粑,享受美味,沿袭这一传统习俗。
太慈镇桃岭村村民龙绣金和邻居们像往年一样,早早准备好了米粉、腊肉、小蒜、香干等食材,准备做米粉粑和蒿子粑。做米粑首先要做的是和面,将洗净的小蒜切碎后倒入盛有米粉的容器内,搅拌均匀。再用开水快速搅匀和成米粉团,揉到粉团不粘手为止,这样做出的米粑才筋道。
村民龙绣金说:“做米粑工序还是有点繁琐的,先要和面,然后再把它压成饼状,加入做好的料在里面,包起来。一般都喜欢加入腊肉、豆腐干、咸菜,如果喜欢吃辣的加点辣椒进去,口味有很多种。”
揉好的米粉团用模具按压后,就成为一个个大小厚薄适中的面皮。在压好的面皮里放入适量的馅料,轻轻对折捏拢,若要米粑更好看,还可以捏成花边或其他形状,一个形状如同饺子模样的米粑就做好了。经过和粉、捏皮、包馅等多道工序后,米粑放入蒸笼用大火蒸20分钟左右就可出锅。蒸熟后的米粑香气扑鼻,咬上一口,满嘴流油。望江米粑是望江老百姓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特色佳肴,同时这也凝聚了人们的勤劳和智慧,体现了邻里之间和睦共处、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太慈镇桃岭村村民余四霞说:在我们农村,像三月三和端午节,我们都有这种做米粑的习俗,今天我们把做好的粑送给留守老人,这也是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一种传统美德。(全媒体记者金锋通讯员舒叶)
▌来源:望江新闻网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点亮小花,让更多的人知道
更多详情点击阅读原文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