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声称:真正的品酒师,从不计较下酒菜的贵贱。但在我眼中,这种观点或许略显偏颇。
试想,若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境界,饺子与白酒的搭配又怎会成为美谈?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时代,生活拮据,能喝上一壶散装酒已属难得,更何谈追求美食佳肴?这便是那时所谓的“喝穷酒”。
今天,我愿与诸位好友共话往昔,分享那些伴随着穷酒度过的时光,以及那六款别具一格的下酒小菜。
首先,让我们聊聊虾酱。在北方,尤其是环渤海地区,有一种小毛虾,其身形娇小,最大不过两三厘米。
这些虾被捕捞上来后,会被腌制在硕大的陶缸中,经过时间的沉淀,便化为了北方家常的虾酱。
在农闲时分,一碗热腾腾的虾酱配上玉米面窝窝头,足以温暖整个冬季。虾酱的咸鲜与老酒的醇厚相互辉映,实为难得的佐酒佳品。
再来说说豆腐乳。当有尊贵的客人来访时,一碗虾酱或许稍显寒酸,此时,几块豆腐乳便能彰显主人的诚意。
豆腐乳的咸香与豆香交织,还夹杂着红曲米的独特香气。用火柴棒挑起一块豆腐乳,轻抿一口老酒,这滋味,恐怕连神仙也要羡慕三分。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自家腌制的老咸菜。秋天收获的青萝卜,经过清洗、晾干后,被一层层码进咸菜缸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青萝卜在粗盐和岁月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变成了黑亮亮的老咸菜。
这种经过长时间腌制的咸菜,口感香脆,每每在大集上听到小贩的吆喝声:“老咸菜瓜子来了,腌了好几年了!”便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一番。
除了虾酱、豆腐乳和老咸菜,还有其他三款下酒小菜也值得一提。它们或许不如前三者那般独特,但同样承载着那段时光的美好回忆。在此,我不再多言,只愿与诸君共饮一杯,回味那些逝去的岁月。
岁月留下的痕迹烙印在表皮上,即便是烈酒也难以掩盖。
TOP3:蚂蚱腿与咸汤的记忆在孩提时代,我院中住着一位祖爷爷,他的人生充满了颠沛流离,但他唯一的慰藉就是酒。
与他共度一生的还有一位至交,他们共同品味了一生的酒香。在那些拮据的日子里,他们的钱财只能换来一坛陈年老酒,下酒菜则无从谈起。于是,他们在咸菜缸中捞出两根蚂蚱腿,配以腌制的咸菜汤,两人便能喝到天明。
有一次,蚂蚱腿不慎滚落桌下,两位老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重新找回桌面。直到晨曦初露,他们才发现,原来是一根生锈的铁钉,被两人磨得闪闪发光。
TOP2:筷子与酱油的交响每逢佳节,即使生活拮据,也要备上一瓶黄豆发酵的酱油。那种自然的豆香,成为了他们最好的调味品。每人手持一根筷子,品尝一口酱油,畅饮一口老酒,即便整晚也能品出生活的醇厚。
TOP1:嗦丢儿在湖区,有许多船工,劳作一天后,一杯酒便是他们解乏的良药。他们在湖边河道捡起一碗鹅卵石,清洗干净,这种鹅卵石带有天然的河鲜味,再用热油炒制,成为了最质朴的下酒菜。
一口酒,一块鹅卵石,嗦上几口,然后丢掉,这就是所谓的“嗦丢儿”。若论硬核,嗦丢儿若称第二,恐怕无人敢称第一。
这种传承三代的菜肴,即便人已逝去,菜肴仍在。酒,不仅仅是液体,它更是情感的寄托。
在乏味的日子里,一杯酒便能唤起无尽的回忆。朋友们,你们喝过的最穷的酒又是什么呢?除了这些硬核的下酒菜,你们还知道哪些?欢迎与广大酒友分享你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