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宜友散文腌咸菜

陆海涛-最亲的人.mp:43来自西乡志

腌咸菜

每年春天,到了腌咸菜的季节,西乡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在腌制咸菜。

腌制咸菜,就是先把菜地里未出苔的青菜铲起来,洗净、晾干,然后把青菜放在木盆里,洒上盐用菜刀将青菜切碎。再把切碎的菜盐渍一下,把青菜里的水份渍出来。

盐渍的菜放置半天后,拿出来装在蒲包里,丢在两张大板凳上,然后用板压住,板上放几个砖头增加重量,再放上木棍,一头用绳子套住木棍扣在板凳上,利用杠杆原理,木棍的另一头用人力用劲压,把菜里的卤渍挤榨出来。

卤渍挤榨差不多了,就将蒲包里榨好的菜取出来,放在一个木桶里,洒上适当的盐,拌匀后放入陶瓷坛子,用棍子压紧压实,封好坛子口,密封保存3个月,咸菜就腌好了,开坛就能食用了。

腌制咸菜也是一门技术,有技巧、有诀窍。咸菜的质量、品味与腌制的原材料、天气、放盐量、压榨的含水量、装坛密实度、坛子的密封程度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家腌制的咸菜金黄色,吃了很脆、很香、味道很鲜美。

记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上小学的时候,在腌咸菜的季节,帮助奶奶抱菜、拣菜,爬在木棍上榨咸菜,觉得很好玩。

小时候,我就听奶奶说:“一坛子咸菜度荒年。”咸菜,对于农村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长大成人了,爷爷奶奶和我们分开住了。到了春天,妈妈开始腌咸菜,我做的事就多了,到地里去铲菜、运菜、洗菜、晒菜、榨菜、装坛,忙得很开心。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结婚成家了,生了孩子,我们开始了独立生活。到腌咸菜的季节,我的夫人开始腌咸菜,这项任务主要是她做的多,我主要忙于工作,但“榨咸菜”的事由我全包了,这一包已有40多年了,以后我还要包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压榨咸菜使用的工具也在变化。先用蒲包、菜篓装,后来用“尼龙网”装菜压榨,再后来我们住到城里,地方太小,过去的老方法用不上,就用两手紧紧勒搾,把卤渍挤榨出来。

我们腌咸菜有历史了,地点也在不断变化。从村庄到集镇,又从农村到城市,再从盐城到上海,我们腌咸菜从未中断。

盛咸菜的容器也在变化。在农村,使用的是大坛子,咸菜吃到坛子下面时,要把袖子撸起来把手伸下去,把咸菜取出来。

住到集镇乡政府大院,使用的是中等坛子,是分家时父亲分给我们的。中等坛子取咸菜好取,但取好咸菜后要密封好,否则咸菜会坏。

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工作岗位的调整,我们又住到了盐城街上,开始了城市生活,但我们每年还继续腌咸菜,城里地方小,搬家时中等坛子没有带,装咸菜就使用塑料饮料瓶。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夫人都退休了,投靠女儿来到上海生活,我们仍然继续腌咸菜。听人家说塑料饮料瓶装咸菜,时间长了会影响健康,所以我们现在改用玻璃饮料瓶,实用、卫生、健康。

在腌咸菜的季节,西乡里的农户还用“雪里蕻”菜做原料,来腌制“雪里蕻”咸菜,这种咸菜脆、鲜,是炒肉的好配料。

还有的农家用大缸腌制“大把子”咸菜,深秋在腌制“大把子”咸菜时,还放一些胡萝卜,一起腌制的胡萝卜非常脆,美味可口。

记得小时候,当时物质匮乏,一日三餐离开不了咸菜。早上吃粥,没有点心,就着咸菜吃粥;中午吃饭,没有其它菜,也没有汤,就是一个饭锅头上炖咸菜;晚上,还是吃粥加咸菜。

现在不同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改革开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人们吃咸菜,要吃出花样来、吃出健康来、吃出快乐来。

咸菜炒菜系列有:咸菜炒坨粉、咸菜炒粉皮、咸菜炒猪血(猪血子一定要两面炒得有点焦)、咸菜炒笋丝、咸菜炒荸荠、咸菜炒豆芽、咸菜炒藕片、雪里蕻炒肉丝、大把子咸菜炒大蒜……

咸菜烧菜系列有:咸菜烧毛豆、咸菜烧蚕豆、咸菜烧豌豆、咸菜烧豆腐、咸菜烧杂鱼、大把子咸菜烧什锦菜……

咸菜汤系列有:咸菜蛋汤、咸菜豆腐汤、咸菜粉丝汤、咸菜蚕豆米子汤、咸菜面头子汤……

咸菜面系列有:雪菜面、咸菜鸡蛋面、雪里蕻肉丝面……

End

作者简介

张宜友,曾任盐城市盐都区中兴乡副乡长,葛武镇副镇长、党委副书记,亭湖区步凤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等职,退休后仍不忘初心,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及理论宣传工作。现居上海宝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