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散文利顺村的咸菜

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8882.html

我是一个有咸菜情结的人,严重到一闻咸菜味就能流口水的状态。缘起小时候的生活比较清苦,农村家庭的餐桌上都是主打咸菜。久而久之,吃咸菜也成为了习惯,喜欢上了咸菜。

从大麻的永丰村回桐乡的路上,偶然看见了一个河浜上方竖了一块“长梗菜古法腌制文化村——利顺村”的广告牌。那几个广告字刻在镂空的铁板之上,铁板的斑斑铁锈在午后的阳光的照耀之下显得更有古法的韵味。我下意识点刹车,拐弯进入这个或有咸菜故事的村。

我停好车,穿过村里的法治公园,跨过斜拉式的木桥,晃晃悠悠的来到长梗菜古法腌制的场地。一个偌大的场地,摆放着近百口暗黄色的大缸,一股浓烈的在发酵中才会发出的特有的咸酸味从一口口大缸中散出,随着风儿热情地扑面而来。我贪婪地深吸了一口,满足地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专属于我的记忆。

从现在的养生理念来说,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会引起食物中毒。但我们从小吃到大,一点事情也没有,大概也是适应了亚硝酸盐吧。今天竟然在利顺村遇到了几十年前的腌制白菜的场地,让我回味了儿时的生活场景,也算帮我了却了想看腌咸菜的情结。

村里的古法腌制园场地选得真好。三面环水属半岛,无树木遮荫阳光足。东面是个晾晒长梗白菜的场地,一排排的长梗白菜倒挂在竹竿之上;中间是腌制的空地,一口口的大缸被擦的铮光发亮;西面是种植长梗白菜区,一垄垄绿油油的白菜正等着收割。这样就地取材,方便劳作,小雪一过,正是腌制咸菜的好时候。腌制园的东首就是古法腌制展览馆,小小的展览馆里却有各式各样的腌制工具展示。最为关键的是腌制实景3D图,如实的记录了腌制的时间、技艺。长梗菜古法腌制技艺已经成为利顺村的一张金名片,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项技艺,村里集思广益,打造了长梗菜腌制文化园和古法腌制展览馆两处文化阵地,将这份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乡土乡情乡愁的传统技艺更好传承下去。

利顺村是崇福镇长梗白菜的主要种植区域,手工古法腌制长梗白菜已成为村民们的拿手技艺,迄今为止已有百年历史。“像场地上这样的一缸里面能腌四五百斤菜,基本上能卖一千元。”这是现在菜农在一缸咸菜里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如果一户农家有十口缸就能增加一万的收入,村民在传统农业中寻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在村民的不断钻研和改良之下,产自利顺村的长梗白菜名声远播,许多杭州的商户都慕名而来,特地来采购腌白菜,售往全国各地,上了各地人民的餐桌。

利顺村的长梗白菜腌制历史已有百年之上,腌制技法已经成熟,咸菜吃的保证安全、健康。

“百业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在夜幕降临之时,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上,一碗咸菜滚豆腐、一碗咸菜冬笋、一碗咸菜肉丝都是美味,不管是炒、烧、蒸,有咸菜在,总是那么的鲜。在“咯吱咯吱”的吃饭声中,我们便听到了嚼咸菜的空灵的天籁之音!

汪曾祺在《老味道》里面提到“咸菜可以算是一种中国文化”说的确实有道理。“白米饭,咸菜汤,生活滋味长!”崇福镇利顺村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有滋有味,因为他们有了属于它们自己特有的咸菜。

审阅:刘培华

简评:咸菜是人们普通生活中的必需,咸菜品类繁多,各有千秋。利顺村是崇福镇长梗白菜的主要种植区域,手工古法腌制长梗白菜已成为村民们的拿手技艺,迄今为止利顺村的长梗白菜腌制已有百年历史,腌制技法已经成熟,咸菜吃的保证安全、健康。

终审:严景新

作者:费国平,任教于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嘉兴市作协会员。工作之余爱好看书、写作,最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或怀旧或感叹或春花秋月或多愁善感……

编辑:卜一

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