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意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意思的谐音》学习要点

一、了解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可以分为喻意性和谐音性两类。教材中出现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它们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如,“孔夫子搬家”我们会想到他有很多书,而“书”跟“输”同音,所以隐含“净是输”的意思。用这个歇后语来形容比赛或战斗老是失败,幽默诙谐。

二、学习歇后话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梁山伯的军师——无(吴)用:这是谐音歇后语,一般用来说某人没有用处。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可以用来形容原本固定冻得很牢的物品动了,也能形容禁锢的思想思路一下子开窍了。

咸菜烧豆腐一一有言(盐)在先:咸菜本身含盐,用咸菜烧豆腐即为烧豆腐之前就有盐了。意思是之前已经把话说开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一一名(鸣)声在外:喇叭在门外面,吹响后,声音当然是在外面,所以说鸣声在外。来谐音名鸣声在外。指人出名后,名声在外流传,为众人所知。形容名气很大,名声已经传到了其他的地方。

三、积累歇后语

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老虎拉车──谁敢(赶)

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

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

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墙头上挂狗皮——不像话(画)

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